一個調皮壞家伙——癌細胞的獨白
癌癥究竟是什么?是一種傳染病嗎?怎么樣才能早點發(fā)現(xiàn),驗血可以嗎?什么是預期生存率?五年生存率70%是什么意思,是只有70%的人活著嗎?帶著這些問題,我們一起走近這個調皮的壞家伙。
有些人說,我是一種傳染病,這真的是誤解我了。我和流感病毒、艾滋病這些都不一樣,我一出生就和大家在一起了,只是大家不知道。我只是大家身體內的一個可愛的孩子,不過有一點調皮,有時候會到處亂跑。和傳染病兄弟不同,我只會在“內部”發(fā)脾氣,我不喜歡外面的世界。
有時候我會在“樹林”里迷路,遇到一些大壞蛋,身上沾了一些他們的臟東西。如果身上的臟東西越變越多,我就變得控制不住記幾了。當我跑得越來越快,就有人給我起了個可怕的名字:癌細胞。
大部分時候,我還是很聽話的,主人讓我“洗澡”,我就趕緊屁顛屁顛地跑去浴室,把臟東西洗掉。但隨著主人的年紀越來越大,我的臟東西也會越來越多,和基因、環(huán)境什么的好像都沒有什么關系,怎么洗也洗不掉了。
早期發(fā)現(xiàn)我是非常的重要,因為發(fā)現(xiàn)了我就可以早點幫我改正錯誤,用其他辦法幫我洗干凈身上的臟東西。盡管如今有了很多先進的儀器和方法:腫瘤血清檢查、病理活檢、PET-CT等等,但我還是隱藏得很深,大家很難早期發(fā)現(xiàn)我。因為我非常的調皮。
1. 我不是一天就變壞。變壞是需要過程,有時候這個過程很是漫長。正因為如此,如果只是一兩次檢查真的很難發(fā)現(xiàn)我,如果有高度懷疑我的存在,一定要有耐心:短期檢查,反復觀察一些指標的變化。記得有個老爺爺只是AFP輕度增高,但因為他的哥哥得了肝癌,他觀察了這個指標2年多,后終于在早期抓住了我。
2. 我并不是黑白分明。也許有人以為我和棋子一樣,是白棋中的那顆黑棋,其實并不如此。我常常只是灰色的,我和白色兄弟們長得非常相像,從白到灰再到黑是一個連續(xù)的過程。正因為如此,即使是有經驗的病理學家也不能百分之一百地在顯微鏡下認出我來。其實并不是我這樣,人生不都是如此嗎?
每次提到我,人們都會說到一個詞:預期生存率。“醫(yī)生說我只有一年的時間,現(xiàn)在兩年過去了,我怎么還是好好的?”關于這個詞語,大家可能誤解了,“我”并不是一個確切的數(shù)字。
這個預期生存時間只是從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中得出的一個概率,這是一個模糊的概念。“預期生存時間一年”是指一年后仍然活著的可能性比較小,不是指只有一年的生存時間。
這就和天氣預報一樣,今天說有50%的降水概率,那到底下不下呢?是有一半的人淋雨還是一半的地區(qū)下雨呢?其實都不是,這只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東西,要不要帶傘,由你決定。也許根本就不下雨,這個可能也是很大的。就像剛剛過去的臺風“安比”,當我們再次嚴陣以待迎接到來,它又繞道了。這就是概率。既然不是一個確切的東西,就讓他保持模糊不清吧。
畢竟,每個人不一樣,每個疾病也不一樣。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人,也同樣沒有一模一樣調皮的我。
跳出診斷和治療的圈子,重新去審視癌癥,又有另一番體會。研究癌癥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去思考人生,去審視自己。當把后一篇寫完,我也正在陪伴身邊那個調皮的孩子。癌細胞就是個調皮的孩子,我記得很多年前鄭淵潔在《童話大王》里面就有提到。